(鲁经院字〔2018〕4号)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按照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把握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学院办学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办学竞争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学院“十三五”规划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维护学生安全稳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第一要务,着力在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质量、内涵、特色上做出成绩;着力在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规范程序,强化落实,提高服务学生的本领;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行动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行动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院大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新格局。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氛围。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方向明确、素质精良、趋于稳定的学生全面发展工作队伍;实现教育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实践教育规范化和教育手段多样化;大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显著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各项指标全面优化,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优秀学生不断涌现,学生全面发展工作形成特色和品牌。
(二)主要任务
1.建设目标体系。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要坚持德育为先,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健康目标、生活目标、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追求,建立完善的全面发展标准,制定有效的教育途径,促进学生思想上进、学习自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突出思想引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全面发展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强化弘扬主旋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3.重视个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工作要进一步领会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帮助学生优化其个性。要在制度上明确大学生在学生全面发展工作当中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改变大学生在学生全面发展工作中的被动地位,明确大学生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参与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权利,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4.创新工作方法。学生全面发展工作面临着工作对象的不断变化,面对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面临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面临着工作内容和使命的不断变化,面临着新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这些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工作必须主动适应,加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创新才能适应变化,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三、实施途径
(一)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
健全教育机制。建立院、系两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院领导联系系(部)、中层干部联系班级、党员和教师联系宿舍(个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联系点制度;建立并完善学院、社会与家庭教育协同运作的一体化机制。
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和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围绕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有机结合的教学观念,深入推进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探索建立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兼顾不同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实现有机融合,探索形成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特点,改革教学设计,探索专题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科学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新媒体手段,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现场教学、经费支持、组织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丰富教育内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教育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化综合素质教育,着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
强化阵地建设。推进共青团与学生组织改革,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辅导员队伍进公寓、安全保卫进公寓、心理健康教育进公寓、自我教育组织进公寓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强网络思阵地建设,积极完善微博微信平台、青年之声平台等网络媒体第一时间传播信息功能,加强对校内新媒体如微博、QQ、微信等的监管力度,提高网上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水平,严把政治关、意识形态关;加强班团思想教育阵地建设,推进班级与团支部管理制度化建设,推进主题教育班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社团建设,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社团文化节和社团风采展示,推动团队的精锐化、活动的精品化、个人的精英化;积极推进高品位文化进校园,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与项目立项等制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高水平的文化艺术活动与创新创业竞赛;创新组织形式,打造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颁奖典礼等品牌活动;积极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创新创业与就业择业就业相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新机制;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立一批院系两级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推进方法创新。制定育人方案,确立育人目标、内容与标准,统筹两个课堂,将目标教育落实在教学各环节和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进一步优化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指导考核体系,促进学生生思想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推进“书记做报告,辅导员谈心”活动,完善形势报告制度与谈心制度;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完善集心理预警、思想动态预警、生活状况预警、突发事件预警等为一体的学生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先进典型的发现与培育机制,加强先进典型的挖掘与宣传,宣传表彰各类先进典型人物,推广各类先进经验,增强先进典型示范效应。
(二)实施大学生助学育人工程
积极探索资助工作育人机制,构筑对弱势学生群体的经济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创业与就业扶持、思想教育四维帮扶体系;坚持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助学强能、以德树人”为目标,强化“在物质上帮助学生,精神上培育学生、能力上提升学生”工作理念,实施助学育人工程,做到助学与育人的内在结合,积极探索资助育人新途径。
明确“助学理念”,完善资助体系,确保“应助尽助”。坚持“在资助中坚持育人,在育人中创新资助”的助学理念,建立多元立体化资助体系。通过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学费代偿、学费减免、建档立卡精准资助等解决学生学费难题;通过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等解决学生的生活费难题;通过绿色通道、“爱心超市”解决学生突发困难;通过学院奖助学金等体现学院人文关怀,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弘扬助学文化,实现“资助育人”。开展年度资助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巡回展,国家、省政府奖学金,国家、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颁奖大会,“资助工作先进个人”、“自强之星”评选,资助政策宣讲,勤工助学双选会,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类培训活动,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系列活动等。
强化自助助人,自觉“回报社会”。 建立以学院精神命名的学生“自强守正志愿服务队”,从“感恩于心”到“回报于行”,坚持立足校园、辐射社区、面向社会的原则,开展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
(三)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工程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的规范管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咨询工作流程、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内容,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的院、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协调和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机制。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师资引进、培养和管理工作,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努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积极营造和谐、良好的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学生需要设立和开展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心理咨询服务,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按规定有效运行。
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作用,加强对心理危机个案的及时和有效的疏导和干预。
(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程
加强领导,建立起“职能部门统筹,各系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活动组织管理和项目管理;加大创新创业工作投入,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争取较大改观;推行学生创新创业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与实践计划,提升参与学生专业覆盖广度和年级覆盖深度;组织开展社团科技文化节、讲座、论坛、创业沙龙、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组织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引导不同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选树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榜样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五)实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发展工程
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配工作,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机制,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为辅导员、班主任提供锻炼提高的机会,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科学研究,完善辅导员考核体系,进一步建立辅导员、班主任激励机制,细化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职责,建立专业化的工作制度规范。
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开辟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系列,畅通辅导员职称晋升渠道,不断改善辅导员职称结构;实行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块结合,推进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化分工;加大资金配套力度,继续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研究;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团队文化建设,开展辅导员、班主任技能竞赛,推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创新;保持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相对稳定,促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朝职业化方向发展。
(六)实施学风建设推进工程
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强化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院、系、班三级学风建设体制机制,实施学风建设例会制度,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学风建设评价标准,将学风建设纳入各部门、各系年度工作实绩考核。努力探求学分制条件下学生教育管理改革,推行行政班级、选课班级与学生公寓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保障学分制改革顺利实施。
开展师德教育,以教风促学风,推进师德评价,并纳入教师职务评聘当中;强化服务与管理,以作风带学风,强化“学生为本”理念,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开展基础养成教育,以养成固学风,有效帮助和引导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转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推进宿舍文化建设,以舍风促学风,组织开展“文明宿舍”、“标兵宿舍”创建活动;推进优良班风建设,以班风强学风,开展“十佳班级”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以文化育学风。推进文化传承融入日常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传播实践;大力实施榜样引导,以先进典型带学风,形成全院“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带动优良学风的进一步形成。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领导体制
坚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对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领导。学院成立学生全面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院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统一规划、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部门要把学生全面发展贯穿于学院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到办学理念、学校章程、培养计划、教学科研、文化建设和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做好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督查等工作。
(二)强化教育培训与管理
学院对党政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等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管理,加强考核,落实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三)加大舆论宣传和工作研究
加强与社会媒体的联系合作,加大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报道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学院院报、广播、宣传栏、校园网要开辟专栏、专版、拿出专门时段和栏目,及时反映学生全面发展工作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完善各项配套政策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克服具体政策措施与学生全面发展理念、目标相背离的现象。要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评先选优、工作规划、效果评估、成果应用等方面,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为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提供有力保障。